上学必须打的预防针有哪些
国家免疫规划疫苗(上学前需接种)
乙肝疫苗:共接种3剂次,出生时接种第1剂,1月龄接种第2剂,6月龄接种第3剂。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、血液传播等,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感染,保护肝脏健康。新生儿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,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。
卡介苗:出生时接种1剂,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等严重结核病。对于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地区或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儿童,接种卡介苗尤为重要。
脊灰疫苗:共接种4剂次,2月龄接种第1剂,3月龄接种第2剂,4月龄接种第3剂,4周岁接种第4剂。主要预防脊髓灰质炎(小儿麻痹症),小儿麻痹症会导致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,接种脊灰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。
百白破疫苗:共接种4剂次,3月龄、4月龄、5月龄各接种1剂,18-24月龄接种第4剂。可预防百日咳、白喉和破伤风。百日咳会引起剧烈咳嗽,白喉可导致咽喉部假膜形成等严重症状,破伤风会引起肌肉痉挛等,接种百白破疫苗能为儿童提供这三种疾病的防护。
白破疫苗:6周岁时接种1剂,是百白破疫苗的加强针,进一步巩固对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效果。
麻腮风疫苗:18-24月龄接种1剂,可预防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。麻疹会引起发热、皮疹、呼吸道症状等,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腮腺肿大等,风疹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等,接种麻腮风疫苗能有效预防这三种疾病。
乙脑疫苗:8月龄接种第1剂,2周岁接种第2剂,部分地区还会在6周岁接种第3剂。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,接种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,该疾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,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。
非免疫规划疫苗(可根据情况选择接种)
流感疫苗:6月龄-5岁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,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。流感会引起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症状,还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,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儿童患流感的风险和减轻流感症状。
肺炎球菌疫苗:2岁以下儿童属于易感人群,可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,2岁以上高危儿童等可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。肺炎球菌可引起肺炎、中耳炎、败血症等多种疾病,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相关疾病。
水痘疫苗:12月龄-12周岁儿童,可接种1剂或2剂。水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发生,即使发病症状也会相对较轻。
特殊人群方面,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,接种疫苗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过敏情况,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;对于患有急性疾病、发热等情况的儿童,需暂缓接种疫苗,待身体恢复健康后再考虑接种;早产儿、低体重儿等特殊健康状况的儿童接种疫苗时,要遵循医生的特殊指导,根据儿童的具体身体状况来确定接种的时机和种类等。
分享到微博